2019年8月26日,中国政府网站发文,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江苏自贸区)。
建立江苏自由贸易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是在新阶段更大范围内复制和推广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模式的重要部署。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规划》,江苏自由贸易区实施范围为119.97平方公里,覆盖南京、苏州和连云港,重点建设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苏州保税区占地60.15平方公里(含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涵盖高端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金鸡湖商务区等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沪宁高速以北不含所有住宅小区和工业区的高端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区、盛强路以北剑浦河以东工业区、 中新大道以东的胜浦路以西工业区以外的工业用地区域、中南街以东的中原路以西区域、苏州德威学校、苏州中学园区校区、兴化街以西的现代大道以北区域;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月亮湾国际中心、创意产业园、生物纳米园、桑天岛产业园、纳米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核心区域;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总部基地工业园核心地段;金鸡湖商务区是湖西中央商务区、CWD湖东、苏红西路工业区、现代服务业园区和基金镇工业用地的核心区域。
注:保税区一般为商业和工业用地,不包括住宅区。
苏州自贸区的功能是打造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创新高地、高端产业高地和现代治理高地。
坚持全球视野和总体定位,从高起点、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推进高标准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入融入“一带一路”枢纽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权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努力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先行区。
坚持开放环境下的自主创新,聚集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积极布局海外创新中心,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体系,形成开放与创新融合互动、外向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互补的发展格局,成为高端人才创业的首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的源泉,努力成为创新发展的引领区。
大力发展新制造业、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集群“两群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面融合,精心绘制和利用产业地图,准确实施产业链补充延伸工程,构建独立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成为高端产业集群。
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整合创新,围绕开发区管理体制、开发建设主体上市、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等发展瓶颈,围绕投资贸易、行政服务和法治体系等经营环境加快管理和服务创新,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成为现代治理示范区。
围绕“一区四高地”的功能定位,苏州自贸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进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等六大任务框架下,着力在贸易便利化、产业创新发展、金融开放创新、跨境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人才聚集等方面进行有特色、有突破的制度创新。
苏州自由贸易区的定位,标志着苏州工业园区再次被赋予国家战略使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制度创新,赢得新的发展“王牌”,这将有助于苏州和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发挥开放优势,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创建。发展开发区,为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做出新贡献;有利于创新实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创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升级提供路径示范;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我国开发区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扩展的经验;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现代治理高地建设,营造最具活力、最高效的优质发展制度环境。
苏州自贸区将以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目标,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机遇叠加实施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叠加和联动优势;立足改革开放的大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际经贸规则的提升标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自主改革,以高端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重点;努力建设投资贸易自由便捷、商业环境一流、创新生态优化、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标准、高质量自贸区。